长平之战的Plan B

公元前260年,对峙在上党的秦、赵两国军队攻战无进展,僵持双方后勤补给艰辛,粮食短缺。
秦国都城咸阳距离上党较远,补给线长,赵国都城邯郸虽然距离上党较近,补给线比秦国短,但赵国综合国力不如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秦、赵两国都耗不起在上党的对峙,急需解决对峙情况。
秦国首先抛出Plan B:引诱赵国由守势改为攻势。
“秦攻赵长平,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赵国对秦国调整战略正中下怀,毅然采取Plan B:临阵易帅,以主张进攻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主张防守的廉颇为上党前线最高统帅。
秦国补充Plan B: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为帅。
秦、赵两国在上党几乎都集结了举国兵力,秦、赵对赌国运的长平之战高潮大幕开启。

上党原属于韩国,四面高山,中间盆地,在开封、洛阳与太原之间,北通华北平原,南至黄河流域,扼南北交通要冲,战略价值显著。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下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与韩国都城新郑的联系,使上党成为一片孤地。韩国无奈打算将上党献给秦国,上党前后两任郡守靳黈、冯亭都不愿将上党献给秦国,宁愿献给赵国。
上党对秦国、赵国都是战略要地。对秦国来说,上党是秦国对中原的出入口,绕过上党攻打中原的地理条件恶劣,还担心他国偷袭,只要占领上党,秦国进攻中原选择更多:可以长驱直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也可以通过井陉进入河北攻打赵国的大后方,还可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对赵国来说,一旦秦国占领上党,赵国就危险了。
上党主动献给赵国,上党对赵国的战略意义是馅饼,得罪秦国是陷阱。
赵国思考再三,决定接受上党,对抗秦国。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遣王龁进攻上党,赵国派遣廉颇救援上党。
初期,赵军多次战败后,退守百里石长城拒不出战,以坚壁遏制秦军进攻。两军陷入对峙。

对峙初期,秦、赵两国未到决一死战、互赌国运的地步,赵国打算运用外交手段化解危机,有两个方案:一是向秦国求和,二是向楚魏求救。向秦国求和简单直接,但虎狼之师在长平之战初期占据了优势,秦国会同意赵国的求和吗?向楚魏求救的目的其实是合纵抗秦,迫使秦国接受赵国和解。
赵国最终决定派遣使者前往秦国求和。
秦国表面上热情地接待了赵国的求和使者,暗里拒绝赵国的求和。秦国做出的姿态让其他诸侯国惧怕秦、赵两国联合起来对自己不利,于是不敢支援赵国。秦国以高超的外交手段成功地孤立了赵国。
补给压力更大的秦国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实力,初期有胜利的优势,渴望与赵国决一死战。
赵国的廉颇初战失败伤亡众多,屡次战败坚守营垒不敢出战,赵国对此不满。另外,赵国向齐国借粮失败,赵国被迫打开僵局出战。

其时,赵国有另一位名将李牧,为什么赵国不选择李牧挂帅统领长平之战呢?
李牧早期驻守边境防备匈奴袭扰,一味防守数年不出战,导致赵王屡次责备李牧怯战,终于撤换李牧,主动出击匈奴,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请李牧复职。李牧按照原来的军事策略,坚守不战,到后来边防军兵精马壮,士气高涨,李牧诱敌深入然后包抄,一举击破匈奴。李牧对战争主张先守后攻。
其时李牧正在北方抵御匈奴,无法分身;另外,李牧抵御匈奴主要兵种骑兵不一定能适应长平之战的山地;再一方面,按李牧的风格,应该也是主张防守的。赵王对主张防守的廉颇不满,所以才会选择“主张进攻”的赵括挂帅。

赵括何许人也?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当时为数不多战胜过强大秦军的将军。
公元前270年,秦国大军攻打赵国阏与,并派遣军队在到武安牵制赵军的援军。赵国多位名将表示放弃阏与,赵奢独排众议,认为两军相逢勇者胜,于是赵王派遣赵奢率军救援阏与。赵奢为隐蔽作战意图,在离开邯郸30公里便停军不前,使秦军误以为赵奢军队只想保护邯郸而不救阏与。28天后,赵奢乘秦军不备,急速行军赶往阏与并抢占高地,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赵括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即便他的父亲赵奢也辩不过他。
备受前线补给压力、寻求自动出击、力求速战速决的赵王选择了赵括,赵括带着赵王增派的20万军队开赴上党。至此,赵国参与长平之战的兵力达到45万,秦国兵力达60万,秦、赵两国对赌国运。
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猛攻秦军。秦军佯败,赵军中伏,秦军将赵军合围在谷地。
被围46天后,赵军弹尽粮绝,赵括分军四队强行突围四五次始终未能冲出重围。最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兵射杀,赵军其余兵马投降,白起下令坑杀40万降卒。

长平之战后,六国都无力单独对抗秦军,秦灭六国只剩下时间问题。
事后诸葛亮、纸上谈兵而论:
1、上党对赵国战略意义重大,接受上党的利比得罪秦国的弊大;
2、秦国的综合国力强于赵国,地理位置上秦国位于关中,易守难攻,容易集中兵力对付赵国,而赵国处于四战之地,需分兵把守边境,难以集中全部兵力对付秦国。长平之战,赵国理应处于守势;
3、初期,赵国外交策略失败,合纵抗秦比向秦求和的后路更多,向秦求和失败反而让秦国通过外交手段导致赵国被其他诸侯国孤立,导致战争胶着时赵国无法向其他诸侯国借粮、借兵,持久战时赵国首先耗不住;
4、秦国首先主动转变Plan B取得良好效果,赵国被动转变的Plan B可能不如Plan A。

————END ————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